西梁山居高临下,易守难攻,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国民党军队的江防重地。数天的西梁山战斗是一场惨烈的大血战,包括第270团团长朱慕萍在内的1500名官兵英勇牺牲,倒在了黎明之前,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渡江战役的胜利和整个江南的解放。朱慕萍烈士牺牲时,时年37岁,是西梁山战役中我军牺牲的最高指挥员。
“战斗打响时,我是部队里最年幼的随军家属,年仅两岁,却对那场战斗记忆犹新。西梁山战斗中牺牲的1500多位革命先烈是没有渡江的渡江英雄。”作为当时年龄最小的亲历者和见证者,在西梁山战斗中牺牲的原二七零团团长朱慕萍之子朱会民在观看了纪录片之后,眼含热泪感慨地说,“真是让人心潮澎湃,就仿佛回到了西梁山,仿佛耳边响起了枪林弹雨中先辈们呐喊的声音,仿佛看见战斗硝烟中先烈们倒下的身影。战斗中,我失去了父亲,却铸就了我一生的红色基因。”(搜狐)
这个纪录片是我表姐新近转发的。我介绍过,朱幕萍烈士是我爸的亲表叔,2009年被评选为5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江苏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谈及牺牲和牺牲精神,必然会涉及到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价值观的问题。所谓“先有小家还是先有大家(国家),”又说”小河有水大河满”还是反过来。我以前有过这方面思考,也看过相关方面的书,包括各种自由主义的论述。我的观念也有个反转的过程,这种反转是否定之否定,是面对现实的再认识。其实自由主义者也认为个人主义不是与生俱来的,只不过是人类为了适应社会化大生产而发明的,在战争、防疫或者对方无底线抢掠状态下,集体主义的价值观是有其优势的。社会主义国家公共领域的治理更需要集体主义的价值观。所以,千万不要被龙应台、胡适这种装逼文人忽悠的两脚离地,要不,相互杀戮的还处在无政府部落社会的索马里人、现在正在发生的没有真正建国的巴勒斯坦妇孺的惨痛遭遇也是你的遭遇。有人会说有的小国还不错嘛,是的,你只能充当大国的附庸或者苟安,随时会被大国象臭虫一样捏死。
一个大国的统一和崛起,都是铁和血换来的,没有一个大国能例外。如今,在这个动荡的世界中,俄乌战争,巴以冲突,狼烟四起,生灵涂炭,中国国内的安全环境已成了这个世界上一种非常昂贵、稀有的福利,要记住,那是因为我们的先辈替我们流了很多的血。
电影《志愿军》里有一句打动我的台词“你我生在这个时代,牺牲是我们一定要付出的代价,你不付,儿子付孙子付,我们这辈人,一身血两脚泥,还是我们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