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武汉封城

9999

政府的政治决策,一方面要听专家的,另一方面也要兼顾民意,无论在民主政体还是独裁政体,都要兼顾两方面的考虑。如果这个病毒不是人传人,传染没这么隐蔽传染性没这么强,这个病毒导致的死亡率也不算高,起码比SARS禽流感低。病毒的传染特性都是后来不断认识的,当初很牛逼的专家也没说人传人啊。武汉政府一方面按照乙类的传染病来防范,一方面做好安抚工作,百步亭的万家宴虽然有点过份,也起到了稳定社会的作用,结果可能和上海的甲流和有些地方的禽流感半公开的防控一样,做到了不引起过渡恐慌又能控制传染。

问题是这个病毒不仅是人传人,而且传染性这么隐蔽这么高,这是始料未及的。最后的封城,显得很仓促。可以想象武汉当时的状态,医院爆满瘫痪,各种生活必需品的群集抢购,人们的恐慌压力,都在加快病毒的传播。不久前的武汉就像个病毒大熔炉。而医疗用品的抢购,导致医院口罩防护服装短缺,大批医护人员因为防护用品等不足,人员长期疲劳工作导致抵抗力下降,成了被感染者和和病毒传播者。这是非常痛心的。

很难评判封城带来的利弊。如果病毒的传染性没这么高,没这么严隐蔽。那么这种乙类传染病,防疫一级响应,我想已经足够,用不着武汉现在那样物理封城。很不幸,这次病毒的传染性和隐蔽性在大部分人包括专家的意料之外。在这种情况下,让一个1000万人的城市锁定,史无前例,也很难做到,何况500万人已经逃离武汉,这个时候封城已为时太晚。因为准备不足,封城引起了极大的混乱恐慌和医疗资源的不足,整个武汉成了病毒的培养基。一些在武汉得不到医疗诊治的病人或害怕被感染的健康人逃离武汉,因为害怕被抓遣返,往往采用潜逃方式。这种方式逃离武汉的人员,增加了各地政府部门的排查难度,也导致了全国对武汉的地域歧视。其他省份也纷纷采取了封锁道路到处设卡查湖北武汉人。后来发展到把自己小区,村里的人封闭起来。这种全国性的当地政府和民间的过度反应,除了病毒本身的高度传染性,和武汉封城带来的震撼和疫区人员的潜逃有关,并最终导致全国性的经济停摆。

虽然是防疫特殊时期,但各地出现了一些粗暴的也不符合防疫常识的措施,比如用锁用封条封门隔离来自疫区甚至非疫区的外地人。封锁高速公路出口,不让外地人下,用无人机追逐在空旷田野上行走的老人。对不戴口罩的人员,无论是在空地,还是一时忘了,有的在劝解过程中过度使用暴力,有个女子并没 有暴力抗拒就被执勤人员反架双臂,脸朝下,直接压在地上。其实在空旷的人员不多的地方,戴口罩并没有法规,也不符合疾控常识,都是各自为政的层层加码,可见,非常时期对法治的破坏,对人性的摧残是很严重的。

目前为止病毒已扩散到全世界20多个国家,各个国家采取的措施,都不尽相同。美国2009的流感爆发,在传染病控制上是失败的。虽然做到了早发现早隔离,但因为病毒的传染性太强,扩散太快,感染美国总人口的20%。这个病毒和新冠病毒一样导致的死亡率不高。对美国政府来说,这次防疫该做的按照程序做了,就要考虑疫情带来的次生灾害了。面对疫情,中国政府和人民,也不要只算政治账,更不要有人定胜天的想法,这次的新冠病毒,有可能像以前的流感一样会和人类共生。今后符合疾控常规的常态化管理才是根本。社会的稳定有赖于经济的发展,卫生防疫的问题,最终也是要靠经济的发展才能解决的。

李文亮医生

lys
在训诫书上违心签字的李文亮医生,人性真实而天然。他发在同学群的微信,被人转发并广为传播的时候,他害怕过。在他自己和家人都感染冠状病毒后,他还在医院临床一线,终于不堪住院,这种安排有医院管理非人性的一面,也可能李医生有一种“带罪悔过”的心理,因为怕这次事件可能会影响他的前程,影响他的家庭。

李医生和我们芸芸众生一样,他是个称职的医生,他爱他的家人,关心他的朋友,但他不是一个让人仰视流星般划亮历史星空的殉道者。面对强权和恐怖,一时的软弱才是真实的人性。蝼蚁尚且偷生,燕赵悲歌并非常人所为。而一个呼喊英雄的时代多半是悲剧时代,因为人们被谎言和强权压抑了太久了,太希望一个舍身取义的英雄来战胜恐惧,以满足自己臆念中的圣人情结。我们无需自责,真正感到自责悔过的是应该是制造强权和谎言的当政者。李文亮医生安息。

新冠疫情的制度思考

666

(图为武汉协和医院因物资紧缺用无纺布自缝口罩)

猫在云栖几天了,以前很有生气的小镇一片寂静。今天,云栖小镇的管委会又发来了关于预防新型冠状病毒的紧急通知,5天之内不能外出,戴口罩也不行。小镇管委会的微信群都在互助买口罩,买测温仪。云溪小镇的北边不远处,就是浙大一院之江院区。那里有院士李兰娟领衔的浙大一院防控冠状病毒感染中心,担负起救治全省危重症患者的重任。

杭州的高速公路除了东边,其他的出口大都封了,杭州几乎封城了。害怕吗?我真的没有。这次新型的冠状病毒感染,到目前为止,在我的内心的感觉,就是一种新型的流感。屁大的一点事,搞成这样一个局面,真是始料未及。联想到以前的萨斯病毒禽流感猪流感的反复流行爆发,几乎都是在疫情开始的时候没能及时控制。

是中国的医疗防疫力量不够吗?好像不是。起码这次新型冠状病毒的检测还是很及时的。那么是政府部门不够重视吗?有这个因素,但我认为不是主要因素。地方官员现在也不好当,可以说是胆战心惊官不聊生。什么原因呢?主要是这几年,中央的权力开始集中,党风教育反腐倡廉持续高压。有些官员怕出问题,尽可能少干事,不干事。有了问题,就想就地解决,尽可能控制影响,怕引发公众不满继而导致中央政府问责。所以,隐报瞒报和对所谓谣言的控制,只报好的,不报坏的。这种对策,在一般情况下,不太容易暴露,但遇到健康防疫环境污染互联网金融等传播快的突发事件,就不容易早发现早控制,最后酿成大祸。等到中央政府干预,又会用力过猛。因为中央政府,不可能为各地制定有针对性的个性化多元化方案,地方政府即使有自己的想法,也不敢提出和实施,怕和中央的步调不一致,怕万一自己的方案出问题要承担责任,宁愿等中央的统一部署,但等到有明确的指示了,往往已为时已晚。此时,地方政府迫于中央和民间的压力,往往会出台各种过激的政策措施。这种政策措施,对控制某种突发事件,有很高的效率,但带来的副作用是很大的,比如现在各地的竞相封路,对商业企业市场特别是服务业的封关停,对经济体的损害是巨大的。对这么一个致命性并不高的乙类传染病,各地相继采取了一级防护措施,而且许多措施都不符合医疗疾控常识,这对人力和物力资源是极大的浪费。比如口罩等医疗用品的短缺,各种各样的抢购,不但浪费了物资,过激措施造成的恐慌性抢购导致的人群聚集也不利于传染病的防控。

所以。怎么理顺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保护地方政府的工作积极性,不会因为问题浮现而提心吊胆,继而掩盖事实真相让本来一个可控的问题演变成国家危机,包括这次疫情期间暴露出来的学术、慈善方面的问题这是需要在制度层面完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