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欧美人比,黄种人的小肠比较长,更倾向于哺乳动物中的食草动物,生物性上比欧美人适合群居,进化史上的群居生活,培养了群体的意识和为了种群的个体牺牲精神,当然人总体上人都是社会性的动物。而同样作为哺乳动物的猫科动物则不然,喜欢独居的,不要说自然界中的老虎狮子,就拿我家养的猫猫说吧,我家的是一只黑色的英短猫,本来我家地板缝里有虫子,厨房间里有蟑螂,自从我家猫主占领这片领地后,虫子啊、蟑螂啊都不见了。每天猫猫会到每一个它能到达的角落巡视,以防其他物种侵犯。
我家的英短猫
我为什么说这些呢?
因为这次在全世界范围内抗拒新冠疫情中,欧美人和亚洲人对抗疫情的态度和方法完全不同。欧美人砸5g网站,不戴口罩,继续聚会,这种反智行为,是无法用科学和理性来解释的,只能从生物进化角度来解释,可能更接近于食肉的猫科动物吧。亚洲人保持的组织理性,群体利他,一种共同主义的互帮互助,也是根植于他们的基因和文化中的。
从一月份算的话,那已三个月了吧,也就是100天,差不多了,百日维新也够了。我那,躲在杭州云栖我的书屋中。全球风云激荡病毒肆虐,而我在小区准军管下安如泰山。日常生活肯定没问题,心理压力也没有。我住的西边是阿里云和城市大脑中心,那里的员工春节后一直在上班,2月11号研发出了杭州第一个健康码,后来推向全国。率先用电子镜构建病毒3D模型的浙江高等西湖研究院(西湖大学)也在我书屋的西南。云栖小镇北边的不远处,是新建的浙大一院之江分院,那里有李兰娟院士领衔的医疗团队,专门收治新冠病毒感染的重症病人。
1月30号拍的浙大一院之江分院
而曾经的灯塔国,自由主义的心灵家园——美国,其政府在经济上主张贸易保护主义,对企业干预愈演愈烈。虽然拥有全世界最强大的医疗资源,因为政党政治的需要,新冠病毒的防御战也政治化了,只顾党派和自身的利益和政绩,分权制度导致低效又难追责,出了问题习惯于找替罪羊和挑动极端民族主义情绪转移矛盾。在政客的表演和煽动一下,民众犹如乌合之众,满满的仇恨、暴力、失智。他们所秉持的所谓自由包容,变成了对华人无底线攻击。美国的民主政治,已经要靠谎言来渡过危机了,而民众似乎也乐此不疲。如果美国资本、科技精英,被民粹所裹挟,那么美国的民主制,就是大一号的印度。
让我对美国还剩一点尊敬的,是科技和资本的结合,以科技精英为代表的企业家的创造力,这是源于科技和教育的硬实力。在这两个方面,中国制度层面是没有优势更多的是劣势。如果美国再次辉煌,一定是在另一次科技革命的胜出。而中国的体制,如果不在教育和科研上摆脱官僚体制,那么引领世界经济是不可能实现的。让教育多元化个性化,让科研工作者成为企业家梦想家,这才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源动力。
面临百年一遇新冠病毒的攻击,各国体制也面临百年一遇的筛选。恰逢第4次工业革命如火如荼,对体制的要求,也是前所未有的。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时代,数据主义也会深刻的影响社会制度的方向,也会让人们对历史观、人生观有重新思考。
自由人文主义对历史人生意义的反思,要走出自我迷失的死胡同,甚至吧,只会把自己和母亲的,从小的冲突,升级投射到个人的反思上。
无论政党工会、两个国家之间的竞争,都是存在于集体与集体之间的。个人主义是人类为了适应开放社会和社会化大生产发明出来的,是没有人性基础的,反而由族群衍生出来的集体主义是有基因基础的。当然以基因的视角,即使在亲缘关系很近的小共同体内,利己主义仍然潜伏在利他主义之后。
但这种小共同体的管理,是有人数限制的,据说超过150个人,就没有效率或形同虚设,并不适合社会化大生产。
文化维系则不一样,文化本来就是个群体的概念,文化间的竞争,是优胜劣汰熔合发展的。如果有异族入侵和无底线的攻击,民族国家就是用来保卫法治的,所以此时民族主义优先和法治并不矛盾。战时的共产主义是持续不了多久的,社会的发展,最终还是要靠市场经济靠财富的积累,所以和平时期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倡导的价值体系是主流价值体系。在保护每个人权利的基础上又有人类进步的引擎,享受群体带来的安全感和共情,这也许是社会人文主义观点,但只要相信人类有进步的潜力,并非所有社会人文主义,都会走向警察国家或集中营。
讲到这里,我终于可以引出我的题目了。
中国是无神论国家。那么,无神论的最高道德观是什么?
从人文主义观点出发。“在保护人的个体的权利的基础上,让群体、社会、民族,最终是让全人类能够更健康地发展,这应该是把它作为一个最高的道德的标准。”
“作为个体是很渺小,也是很短暂的,人能够生存的时间是很短暂的,跟人类的整个发展的历史相比是非常短暂而渺小的,但你一旦融入了一个伟大的进程当中,人类发展的进程当中,那么渺小的就可以变成伟大的,短暂的就可以变成永久的。 所以我一直在强调,如果你能考虑到这一点,有一种历史感,一种使命感,你就不会计较一时得失,不会去计较个人的得失。”(这是方舟子的观点,我现在比较认同。)
是不是有点像我党的宣传?将平凡生命投入到伟大事业中。
中国的无神论者,大都是没有经过科学审视的无神论者,或者说只是经验的无神论者。随着科学的发展,无神论者比有神论者的宗教更经得起科学的审视。无神论的最高道德观,符合个人主义的价值观,但不排折内化于人这种动物的基因层面又外化于文化层面的“共同体”精神。这种经过科学审视的无神论价值观,比功利的只是因为宗教信仰导致的利他价值观更高尚,也需要有更大的勇气。虽然中国的大多数无神论价值观是经验主义的,但并不妨碍它的崇高。
由此联想到在抗日战争中,八路军、国军和对手日军,这些士兵,是东方儒释道文化熏陶出来的天然的无神论者,但在交战中表现出来的牺牲精神丝毫不逊色于有宗教信仰的欧美士兵,在明知死后只是灰飞烟灭和一缕青烟,仍然展现出精神战胜肉体的决绝更让人仰望。你可以不认同他的选择,但是,牺牲精神无论你怎么解释,它也是牺牲精神。有些人,牺牲了自己为了大家,可能是不得已,我尊重这种牺牲,同情这种牺牲,他们同样是伟大的。
我清明时写了一篇纪念大伯的文章,老爸又和我提到了涟水朱慕萍列士的事迹,朱慕萍列士是我老爸的亲表叔,也就是我的表爷爷了,我网上查了下,关于朱慕萍列士的纪念文章真不少。孔夫子旧书网上有《朱慕萍列士传》,传记是他的夫人郑率芬女士写的,东南大学出版社出版,在售的还剩下一本,我马上下单买了。
《朱慕萍列士传》和新华日报江苏“双50”人物评选
前些日子刚刚邮到,这两天翻开来看看,书本还是油印的,很有年代感,不少地方用圆珠笔修改过的,可能是郑老太太或者他侄女的手迹,我作为老闵家的后代倍感亲切。这部传记主要是一些走家乡访战友座谈面叙和通信记录整理成文的,字里行间能感受到写作者的温度和烈士内心对信仰的纯洁张力,写得很认真,也有史料价值。郑老太太在古稀之年能一路艰辛完稿成书,非常的不易。
书分为三章,第一章是写第2次国内战争时期,在上海租界和国民党的白色恐怖下从事地下工人运动。第二章是8年抗战,篇幅比较大,内容丰富翔实。主要活动在江苏涟水灌云等五县,任涟水游击大队大队长,为保卫淮海革命根据地,和日伪顽殊死战斗。二进二出灌云,深入虎穴严惩奸首,疏通封锁线,拔除敌人据点,横扫顽敌,威震敌胆,被敌人悬赏缉拿仍毫无畏惧战斗在前线。
第三章是写解放战争时期,抗日战争胜利后,朱慕萍调任灌云县独立团团长、灌云县警卫团团长兼县长。后灌云县警卫团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270团,任团长,为渡江作战主力部队。渡江战争前夕在战壕休息时,被敌人的炮火意外击中而牺牲。
传记中也提到了朱慕萍的母亲闵氏,为农家子女,不识字,心情温和善良。就这么短短几句。为什么闵家的女儿嫁出去总是那么孝顺善良呢?这和闵家的始祖闵子骞有关,闵子骞是孔夫子的得意弟子,以孝闻名。
我爷爷九十岁时的手稿
对书的简介和写这篇博客,是为老父留下点回忆,传记也是对抗战史国共内战史的真实记录。书中记录的抗战图景,在我的出生地浙北海宁是鲜为人知的,但在革命老区边区是家见户说妇孺皆知的事,因为这就是他们在抗战时期的生活写照。貌似浙江杭嘉湖平原,民间少有反抗,也许和当地民风不够彪悍有关。
所以呢,有时会想,我算是哪里人呢?我说的是生物意义上的。我妈家在东阳巍山,族谱记载是北宋时南迁的,我三个舅舅都在上海,现在我家在浙江的亲戚除了我老婆家的已是举目无亲了。
我妈家的老宅,仅剩一个飞檐了
假如外敌入侵,政府军节节败退,按我的性格,可能和表爷爷和大伯一样,会组织或加入民团(义和团)投入抗战了。我做过基因溯源测试,果然是北方人,怪不得耐不住性子,和别人打架,两次进派出所调解也是冥冥之中的了。当然我长得还是比较文静的,所谓书生意气,当年走延安的也是文青多。
百度百科,对朱慕萍列士的简介
郑老太太在后记里有段话,让我印象深刻。说是写作前的几年来出现了许多使她难以理解、难以忍受的事情。到底什么事,让老太太耿耿于怀?
以我对那段历史的了解,那个时候正好是右派平反,给地主资本家摘帽比较多的年代。当时流行的观点,资本家地主出身的显得有贵族气民国范,加上伤痕文学啊,对党的革命史的反思啊,你根红苗正,反而显得土,又好像历史上亏欠别人什么的。
其实呢,这本传记写的明白,国民党也是革命党起家的,开始的时候也是白色恐怖。国民党失去政权说到底也是因为乱印钞票引发超级通货膨胀,既得利益者贪污腐败严重,人民失去了信心,转而支持共产党。共产党比国民党还狠,这就是两个革命党暴力革命的选择,也是巩固新生政权的需要。关键要看,巩固新生政权后,经济的发展,随后自由法治民主的提升。一个无神论的政党,引导古老的中国走向市场经济并取得巨大进步,这是前无先例的。虽然这个国家的进步不是一帆风顺的,是在不断尝试错误中前进的,有时付出的代价还很大。
我以前也不想多谈老闵家的红色背景,因为我是自由主义的人文观。老闵家的故事还很多,三个姑父也了得,我老爸也是参加过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的老兵。写这篇博文,也是记录我的心路,我会走得更远,早就对数据主义感兴趣了,数字化、数据和人类思维方面将出现飞跃,这让我憧憬。总之,“早知道有今天,我管他批评不批评,老子到处说。”
上面的又是题外话。
读这本传记和疫情期间国际政治的纷争,给我的启示:
一,以人文主义出发,每个人都是不同的光,可用不同的角度,划亮天空,这是自由人文主义。如果你想有一种集体的体验,就得语言交流,一起歌唱,享受群体带来的安全感和共情,这是社会人文主义观点。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文化的竞争与个体生物进化的适者生存的演化不同,是靠群体之间相互竞争来实现的,不是各种文化自我设限形成一个大拼盘,而是各种文化在大熔炉中优胜劣汰最终形成主流文化,所谓进化人文主义。在民族国家还将长期存在的情况下,以自由人文主义为基础,社会人文主义和进化人文主义都应有自己的空间。
二,从进化论出发,人是社会性动物,人需要一个群体,需要一种群体的认同感,文化的进化,是通过群体来竞争的,所以群体非常重要。传统的社会过分强调了群体的利益,导致对个体权利的漠视,我们要保护好个体的多样性,也是进化需要,但在保护个体的前提下,同样个体也不能伤害群体的利益。如果一个个体跟群体格格不入,那可能的结果被群体淘汰甚至消灭。人类在非常时期,比如战争年代,内奸和叛徒对群体的危害是极大的。从这本传记也可以看出,无论共产党和国民党对汉奸内奸的处置都是毫不留情,这是生存的需要。在非常时期,你不认同主流的意见,你可做个逍遥派,有不同的意见,可以内部说,但要掌握分寸,总之少说,除非你想求仁得仁。保护观点的多样性当然对,但你首先要在非常时期生存下来。这种价值观的认同,也导致了我在微博上对“方方日记出版”的作出了我和以往不同的评判。方方后来一直被她原来的铁粉回攻,我是希望她回避一下,而不是相互攻击,你本人再怎么辩解伤害已成事实。
三,在疫情中各国表现出浓厚的民族主义情绪,让我真切感受到了国际政治斗争的残酷,唯一让你感到安慰的是共同的民族情怀,唯一能保护你的是与生俱来的民族国家和这个国家的硬实力。所谓普世价值或者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我们的努力方向,而民族文化的进化是靠群体间相互竞争来实现的,唯有抱团取暖,才能在竞争中胜出,唯有胜者,才有资格谈民族的熔合,中华民族再次复兴的口号也没必要遮遮掩掩的。
四,无神论者的勇气,超越了宗教,超越了天堂地狱,超越了轮回,超越了所有功利的回报。是一种历史感,是一种使命感,是一种直面人生孤立无援的事实,走向科技人文主义的勇气。
抗美援朝志愿军特级战斗英雄杨根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