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抗美援朝老战士口述实录》中关于我父亲部分

202405160001

老战士档案

闵际涵,男,1930年6月生,江苏淮安人。1947年12月入伍,为东野战军第12纵队35旅105团卫生队学员,同年12月入党。淮海战役后,部队改编,为30军89师267团卫生队。1950年11月8日入朝,为志愿军20军89师267团卫生队、新兵训练团卫生队助理军医等。1951年12月回国,编入20军教导团供卫中队第十五队。1954年8月转业。至1990年7月,任浙江省嘉兴县人民政府卫生院副院长、海宁县人民政府人民医院副院长、党支部委员,一九六一年医大毕业,任海宁市(县)人民医院医师、主管医师、副院长、总支副书记等。1990年7月离体。1948年在部队卫生队工作时立四等功1次,1953年荣获抗美援朝军功章1枚。

正文

1950年1月,三十军军部调归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八十九师划归二十军领导,调往江苏省太仓县。1950年5月底,随部队迁到苏州城北太平村驻防。朝鲜战争爆发后,我们部队天天学习形势教育。1950年10月13日,我们部队在苏州乘坐火车到山东兖州休整。1950年11月初,九兵团奉命赴朝参战。九兵团计划从山东充州先到东北,在东北补充必要过冬装后再进朝。当时二十军是九兵团后卫,二六七团是八十九师后卫。

1950年11月4日,上了火车后发了一件棉祆和一条棉裤。在火车上,我们摘下胸章帽徽,凡有中国标识的物件都不准带,限量随带衣鞋,多余物件留存。当火车开过山海关后,因美军已进到离中国只有40 里处了,军情危急,接上级命令,火车开往辑安。在安,我看到美敌飞机在鸭绿江边中国土地上轰炸了。于是,二六七团也由九兵团后卫团变成入朝先头团。因此,二六七团在东北补充冬装是不可能了,是九兵团中唯一没有棉帽,没有棉鞋、没有棉大衣入朝的团,直到 1951年3月天气转暖了,我们背着补发来的棉帽、棉鞋、棉大衣等冬装过夏天,只能掏空棉袄棉裤作夏装用。

1950年11月8日到达辑安,当晚步行过鸭绿江,向江界前进,向长津湖地区进军。在那冰天雪地的地方,我们没有帽,没有棉鞋也没有大衣。在过江第一晚进军至终点,我穿着球鞋在冰雪地里湿透了,冻的两个脚的大脚趾头上都起了黄豆大的水泡,虽然疼痛但只能忍着,不能影响行动。

 第二天早饭后,卫生队到山上老树林防空,满山都是笔直大树,敌机飞过时,树头都在摇晃。卫生队遭到敌机轰炸,医务队有位参加过抗日战争的老军医叫周如宏,他的脚被炸弹炸伤,后回国疗伤,康复回军后升为师级干部。

八十九师进入朝鲜初期的主要任务是阻击长津湖美军西进去救援西线被困美军。到12月27日,九兵团3个军全部到位,长津湖战役打响,将美军一师、美三师、美七师等分割包围,发起全面进攻,二十军主打美陆战一师。到12月2日,整个东线美军在遭到志愿军打击之后感到有被歼灭的危险,于是全线突围,在东线志愿军全面追击下,东线美军溃败。美军王牌军陆战一师 100多年没有吃过败仗,却被志愿军打败,中国志愿军打出了国威。

二六七团是九兵团入朝先头团,进入朝鲜后,靠近美陆战一师。军部命令二六七团占领有利地形,在进到柳潭里附近高山后,与美陆战一师运输第七大队发生了战斗,二六七团歼敌一部,缴获敌军 3000条毛毯等物资。八十九师政委即命令将 3000条毛毯剪成小块,发给全师战士们包手包脚防冻伤,所以八十九师是在长津湖战役中冻伤减员最少的,全师冻伤减员仅40人,而其他3个师冻伤减员较多,加战伤减员,有的已经建制不全。

第二次反击战役,准备极其仓促,冬装未发齐,粮弹供应很困难,加上天寒地冻、山高路滑,又多是羊肠小道,加上敌机狂轰滥炸,所以遇到的艰难是难以想象的。但是由于志愿军第九兵团全体指战员发扬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经过艰苦卓绝的英雄顽强的战斗,终于取得胜利,并相继收复咸兴、元山及沿海地区,配合西线部队作战,打击了敌人的器张气焰,初步扭转了朝鲜战局。九兵团冻伤减员和战伤减员较多,人员和物资需要全面补充,部队整编时间长。

1951年2月,部队整编,八十九师取消番号,把战斗人员和机关有战斗力的人员补充到其他团队,我们二六七团机关主要人员编为二十军新兵团(新训团)。这时卫生队需要补充药品,我带了两个挑夫,前往军部卫生部领药。北上要经过五老里敌机封锁线。一天傍晚,在离五老里还有两里路处,遇到朝鲜人民军。他们有一辆汽车滑到公路沟边,另一辆军车打开车灯去拉。这时,听到防空枪响,我们就立刻跳进公路沟,向前跑。当跑了近一百米时,就听到后面两声炮响,汽车就烧起来了。我们在附近山沟里,找到一户以前我们驻过的朝鲜老百姓家,当晚就住在了那户老百姓家。第二天过五老里大桥,顺公路奔向卫生部。白天公路上没汽车也没有大部队,行人也极少。我们三人在敌机来时,就跳进公路边的沟里隐蔽。敌机走后,就继续向前行。这一天,我们共遇到了一百多架次敌机。领好药归队后,随部队到了元山地区。

之后有一次,我随新兵团到价川接应祖国送来的新兵。在价川第二天早晨八时左右,我亲眼目睹了空战。先是看到十几架敌机在上空盘旋扫射,突然看到高空低空有50多架志愿军飞机飞向敌机,随即展开空战。有的敌机冒着白烟逃跑,志愿军飞机继续追击。新兵补充到作战连队后,新兵团随二十军向南进军,准备参加第五次战役。从1951年4月22日第一阶段开始,二十军和友军首先在战线中间击溃敌军,将敌军分割成东西两部分,东西两线中朝军队乘胜向后撤之敌猛攻,为时七天推进 80公里,歼敌 23000 人。

5月16日至5月21日,在三八线以南开展第二阶段进攻,五天共歼敌 46000 余人,击毁和缴获汽车 1000 多辆,坦克 207 辆,击落击伤敌机 336架。然后就在中朝主力开始胜利班师后,美李敌军于5月22日开始全线反扑,美李敌军以坦克群和摩托化步兵组成“特遣队”,在大批飞机掩护下沿公路向志愿军纵深迅速穿插,抢占桥梁和渡口,配合后续部队,包围志愿军后撤部队,有数万志愿军被敌人截断在三八线以南。志愿军突围坚决的部队都获得了成功,在后撤中也有2万人损失。二十军在东线后撤当晚公路上都是人,有志愿军、人民军,有战马也有马拉炮车和汽车,挤满了公路,我看到朝鲜人民军女兵被挤下路沟。天快亮时我们到达春川旁边昭阳大桥,凡是人多时都有炮弹打来,传说有特务躲在桥下指挥大炮。我们过大桥不久就听说有 20 多辆坦克,从西边向大桥方向冲来。二十军军部和部分部队还没有过桥,领导命令已过桥的一个连兵力,轻装上阵,每人佩戴两个专炸坦克的磁雷淌水返回江南,把20多辆敌坦克炸掉,二十军得以全部撤过江北。在三八线志愿军采取的节节阻击,前后山上都有守备部队,并在后方建立了三道防线。志愿军领导命令二十军20天守备任务,再由新进朝的志愿军接防,二十军回国修整,但阻击战越打越激烈,二十军只能继续战斗,也不可能回国休整了。

新兵团过三八线,经华川涉水渡过汉江北上驻防,一天各单位抽出部分人员去粮站领粮,我也是其中之一。中午走到山旁小村庄时,来了十几架敌机在土盘旋,我和卫生队两个同事都躲进房屋后的地窑里,敌机就开始轰炸,每次炸弹爆炸我们身上落下很多灰士,持续约二十分钟。敌机走后,我们出来看到房前周边有八个弹坑,其他单位有人员伤亡,团部管理员被燃烧弹击中,活活被烧死。晚上到了粮站,我背了一袋面粉向回走,路上遇到一辆运粮汽车,请驾驶员带我回驻地,我在汽车上把面粉袋压在身下,两手紧抓绳索,简便公路质量差,加上路上有许多弹坑,填补的石块不平,震的特别厉害,每次遇到坑,我都被抛起来。

由于守备战越打越激烈,二十军减员需要补充,把机关勤务兵、警卫员等都抽调补充到连队。新兵团又接到回国带新兵任务,1951年9月初,我们从驻地行军回元山、阳德,9月9日到达阳德,市区被炸平,无一处完整房屋。我们到离火车站不远的山边村里休息,敌人高空轰炸机在高空盘旋,每半小时转一圈,到火车站上空敌机就投炸弹。晚上我们在火车机库不远的地方上了货车车厢,向北开了五至六里路,火车就停了下来,前面铁路被敌机炸坏,夜里铁路未修通,火车又倒开七八里,进了火车机库。第二天晚上又上了火车,向顺川、价川、熙川、江界前进。9月11日,过鸭绿江,经辑安、通化、梅河口,转抚顺、沈阳再转向目的地本溪,火车到沈阳市,我带了两个搬夫下火车去沈阳西郊志愿军总后勤部领药,夜间再坐客车去本溪卫生队驻地。新兵团办理接兵手续后,于1951年9月27日随新兵部队乘火车经安东第二次入朝。

我们新兵团人员于1951年12月7日由朝鲜回国,到安东休息一周,12月 14日回到山东兖州,编入二十军教导团供卫中队第十五队,整个教导团有 5000余人,3个卫生队约500余人,在朝鲜发生细菌战时,又抽调了一些医务人员赴朝鲜,抵抗美军发动的细菌战。

2024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