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在浙大一院,我完成了鼻内镜的检查后,回到了耳鼻喉科林山主任的诊室。术前的鼻窦CT检查已在昨天完成。在浙大一院的诊室里,我与林山主任进行了以下对话:
我递过鼻内镜的报告单。
林主任接过报告:“嗯……这么严重的鼻窦炎、鼻息肉,还有鼻中隔偏曲,你这样的情况已经持续多久了?”
我:“已经三十年了。实际上……”
林山主任叹了口气:“三十年了……这么长时间,肯定对你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吧?”
又何止三十年,三十年前,是我经历了第一次鼻部手术,当时的诊断是鼻中隔偏曲。这偏曲是我儿时和中学时经历了二次鼻部外伤叠加所致。
儿时只感觉鼻外形左偏,通气尚可,随着年龄增长,左侧鼻塞持续加重,还出现了头痛。以为是一般鼻炎,未加重视。
我学医后才知道,鼻中隔的偏曲程度和症状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加重,可併发鼻窦炎鼻息肉。病因是中隔骨性部分和软骨部分的发育顺序有先后。
记得我读小学初中时,各科成绩比较好,体育成绩尤为突出,曾在一届镇运动会上,破跳远县纪录,手榴弹破镇纪录,跳高第五,当年代表海宁参加地区运动会。初中到高中,校内运动会尚能保持跳高、手榴弹二项第一,但已淡出县镇运动会。小学初中时擅长绘画、诗朗诵,绘画曾在镇县级参展,只是上高中后因学业紧张没能坚持。
我高中入学摸底考成绩是全年级第三,高一再次鼻外伤,鼻塞头疼加重,严重影响睡眠,学习上也力不从心。七九年高考理科成绩排年级十名之外,最终未能考上大学。
因为鼻病的原因,我卫校毕业后选择了耳鼻喉咽喉科工作,希望学有所成,以期一除鼻病。很可惜,随着对鼻病了解的深入,治愈鼻病已越来越没信心。嗯,94年,在浙大二院进修后,请老师来海宁为我做了鼻中隔矫正术,头痛有缓解,但鼻塞还是很严重,夜间不时憋醒。又十年,做了下鼻甲微波治疗,疗效不佳,无奈放弃不治已二十年。
医院的临床工作很忙,随着年龄的增加,不仅是鼻塞,前列腺疾病亦加重,排尿不尽和夜间尿意频繁,睡眠质量越来越差,无论体力和精力已经无法胜任临床工作;而内心升腾的儿时信念却越来越烈,学医并不适合我,不想沉沦不想虚无,我要寻觅和绽放本真。这种内心的挣扎,让我煎熬了十多年,终于在五十五岁申请到了提前退休。在此感谢时任局、院领导的关照,很开心,余生予以我,一切由我安排。我要,我要,我还要……
后来,我有了一家小型传媒公司,有了一个专属自己的小网站,写作修图……还有一个开挂人生的儿子。
过了花甲,如叔本华所言,人的幸福,在于减少已有的烦恼,比如病痛,这是实实在在的。寻求快乐则充满不确定,多半得不偿失。于我而言,减轻病痛,尚可一争,外在的快乐,已是求之更烦。
上月底,在河山街的人行道上,恰好碰见正在跑步的西湖大学施一公教授。施教授身材不错,两腿肌肉硕长有力。施教授有一个关于生命科学的视频让我印象深刻,人感受的世界,每个人世界,动物的世界,不尽相同又无法参透。
禅语:“吾人知悉二掌相击之声,然则独手击拍之音又何若?”
独手击拍之音,心识也,心识万物,无中生有,乃海氏(海德格尔)之最后之神(存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