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良是我的原名,我是梦字辈;“云栖梦谈”,是我的第一个网站,希望它成为我思想生命体的一部分,转一篇年初的微信旧文,作为我的第一篇网站博文。
谈谈梦想(学习心得)
前天我交完了在高级班的最后一次作业,漓江老师说还不错,又说,就你练习最多了,他们都很懒的。我听了有点心酸,昨天下午整理一下我以前的一套没做完的vis,又加了二页到四十页,晚上传给了老师,匆匆做了个告别。我知道漓江老师是有怨气的,因为交作业的同学越来越少了。
很难忘的学习,上这个班期间,父母高龄身体不太好,我时常要回老家看看,儿子一段时间身体也不太好,我陪着他上了几次医院,不比三个月前我上入门班时,可以全力以赴。
但我尽可能坚持在上课时间上课,感觉坚持上课象一种仪式,可以强化决心,锻炼毅力,包括做作业,就算完不成,只做了部分,也坚持每次新开课前交。
漓江老师非常辛苦,几乎没有下班的时间,总是在上课录视频批作业回答群里同学问题,老师上课常常要拖时间,这种加课加点是不会增加收入的,老师只是想把太多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几乎是填鸭式的,恨不得把有限的时间放大到极限,到后半堂课,老师发声的气息开始加重,其实老师已经很疲惫了,后来果然病了。
这个班上课,让我感到漓江老师不仅仅是个黑板老师,也是个实战经验非常丰富的老师,更见识了平面设计涵盖的范围之广,可以说是其他设计之母,非常的重要,学好的难度也很大,因为不光是软件操作技巧,平面设计的应用还需要有非常高的审美能力,需要对各个行业前沿知识的了解,做网页、APP、VIS除了创意也需要逻辑能力。
过完年,我就五十八岁了,和老师、班上的大多数同学差一代人,在上课群,我和同学们聊到了梦想与赚钱的关系,其实不矛盾的,有梦想是实现成功的第一步,找到符合自己特点的专业,目标放得远,日拱一卒,自强不息,成功是必然的,为了近利,将就自己,最后会一事无成。许多聪明的人到最后碌碌无为,因为没有目标,只是苟且,或高估了眼前的利益,低估了长远的回报。
我儿子和漓江老师应该差不多的年龄,和老师一样,也非常优秀努力,虽然出生在县城,但他从小就有电影梦,更重要的是,在读中学时就敢于为实现梦想而努力,我只是个在县城的普通医生,今年(18年)才来杭州云栖,以前的电影圈都是重门弟讲关系的,这方面我是帮他不了什么的,但我能理解他,也为他做来自中学老师和亲友压力的挡箭牌。大学毕业后,只身赴杭加入影视圈,越挫越勇,六七年打拚下来,现在在杭州影视圈里是小有名气的青年剪辑师。
当然,作为一个父亲,自己不努力,只想把梦想寄托在儿子身上,这是惰性和自私的表现,父亲应该成为儿子的榜样,才能给儿子添加正能量。
以前因为时代和观念的原因,我三十多年来一直在做临床医生,做自己不喜欢应该也是不擅长的工作,医院是讲究标准路径的,不适合有创意的人,而我,自以为有创意和审美能力。
六十年代初的人,也就是现在的大伯大妈们,和同一代人的多数人想法不同,我很想接受新知识新技能,做医生很忙,但总会挤时间阅读,政经文哲无所不涉,更重要的是我还有梦想,毅然提早退休,只为梦想践行,同学说这个年龄重新择业不易了,我是不这么看的,每个年龄段都有自己的优势,关键要找到适合自身的目标,做自己喜欢的才有动力,做自己擅长的才会有效率,做自己擅长而别人不易替代的才有可能成功,而我的人生历炼,行业的跨界融合,会在这方面加分的。
在云栖,你不在阿里云工作,仍可以感到现代科技离你很近,感受到决定人类命运的AI革命的场力和脉动隐隐地影响着你的思考,这次工业革命和以往不同,不是马车换汽车,而是换车夫。我在上课群说过,我的目标是拥有个人网站,用技术来延伸自己的感官,将自我延展到虚拟空间,以自己的视角,写代码做设计,图文结合、吐故纳新,与大数据形成共生关系,争取不被即将到来的AI时代淘汰。我还在路上,其实,做自己擅长又有别于他人的事业是值得一辈子去寻求付出的。
19.01.14